刊名:中小学电教
曾用名:吉林电教
主办:吉林省电化教育馆
ISSN:1671-7503
CN:22-1044/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8929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上。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在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节约,但是作为学校如何才能做到言行合一,却成为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如何让节俭不停留在课本上,成为了学校乃至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中部某省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3500平方米的车间内,“教材山”堆积近两层楼高,几乎涵盖中小学所有科目教材,有些教材品相完好、干净整洁。这其中绝大部分,会进入造纸厂。
不得不说,教材浪费的问题,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却在一时间难以妥善解决。
当然,让课本“循环流通”起来,的确是个好主意。
这样的“循环教材”,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出现在了武汉市的许多中小学里,和学生自带课本的课程相比,“循环教材”的特殊之处在于:学生进出教室都不用带书,课前,由课代表给同学们发书,课后再组织同学按时收回,直到下一年,再留给下一年级的学生循环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音乐、体育等免费教材已实现了循环使用,但是教材浪费问题依然严峻,有些教材尚未实现有效循环,尤其是高中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的教材循环仍依赖市场交易。
国家新闻出版署数据显示:近5年全国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大中专教材、业余教育课本及教学用书的零售数量,平均每年约28亿册、金额超200亿元。200亿是什么概念?据悉,这些教材若循环使用一年,节约费用可援建约4万所希望小学。
可见,节约教材,非常有现实意义。
或许,有人觉得有些课本不该如此节约,教育就应该不计成本。实际上,教育不该成为“资金的挥霍地”,教育的投入不仅要看资金的数量,还要看到“成效”。教材节约,也是社会节约的一个部分,也是教育者宣传节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节约的前提,不应该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
有些学生喜欢做笔记,尤其是在课本上做笔记,这其实不该因为“节约”受到指责。毕竟,做笔记有助于学习的质量提高,更有助于孩子消化课堂知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选修科目的课本,更容易进入到循环利用之中。
当然,作为一些必修主课,教育管理者是否应该利用科技手段来解决当下遇到的困境。比如孩子在做笔记的笔,是否能够做出一定的改变,等待孩子完成一学期之后,将课本上的笔记转化为电子笔记,以供需要查阅自己笔记的学生查阅,而原来做的笔记通过某种工艺处理,让课本变得干净起来,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简单地来说,解决教材浪费问题,科技不能缺席。
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外,高中、高等教育阶段,教材由学生自费购买,而在教材循环使用的这个环节,教材的流通更依赖市场交易。可是因为这个产业存在产业链梗阻、供需匹配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成为了教材循环利用的障碍。尤其是二手书的利润问题,也必然会对流通成本极为敏感。
因此,在旧书流通环节,需要加大管理,要有效区分新书和旧书,让二手书市场健康发展,这需要建立一套教材循环使用的制度,更需要一定的市场监管,既要保证二手书的合法性,还要为需要的人群提供健康卫生有保障的二手书。
此外,除了义务教育的部分免费教材可以实现“循环流通”,实际上,幼儿园的绘本教材虽然价格昂贵,阅读价值却并不高,再加上高中阶段的体育、音乐、美术和部分选修课本,往往一周就一两节课,利用率不高,完全可以纳入到中小学教材“循环流通”的环节中。
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引导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善莫大焉。
当然,中小学校是教育的前沿阵地,更是学生的管理者,应该在学校也探索回收二手书的机制,鼓励学生捐赠二手教材。这样,孩子走入社会,才能形成“节约”的意识,我们国家的节约也不会停留在课本上。
当然,作为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捐赠教材。不过,这些做法的前提,是要打通捐赠收回的渠道,这样才能够让“教材”的循环利用变得更有价值。
总之,中小学教材“循环流通”是减少教材浪费的好办法,需要大力提倡和坚持。
文章来源:《中小学电教》 网址: http://www.zxxdjzz.cn/zonghexinwen/2021/0514/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