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中小学电教
曾用名:吉林电教
主办:吉林省电化教育馆
ISSN:1671-7503
CN:22-1044/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8929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 家长选择让孩子成为“鸡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一些名校的中小学招生中,会把学生是否获得过哪些社会竞赛项目的奖项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 在中小学招生入学与社会竞赛挂钩的大背景下,让孩子去参加这些竞赛不仅可能违背孩子意愿,不利于其自身健康成长,还违背了设立社会竞赛的良好初衷。同时,一些社会竞赛本身就有违规行为,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 要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
□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阳
近期,“鸡娃”一词再次刷屏朋友圈。
所谓“鸡娃”,就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不断给孩子安排补习班、兴趣班,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的教育行为。据了解,家长选择让孩子成为“鸡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一些名校的中小学招生中,会把学生是否获得过哪些社会竞赛项目的奖项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中小学招生入学与社会竞赛挂钩的大背景下,让孩子去参加这些竞赛不仅可能违背孩子意愿,不利于其自身健康成长,还违背了设立社会竞赛的良好初衷。同时,一些社会竞赛本身就有违规行为,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鸡娃现象愈演愈烈
校外培训热度不减
最近,北京市海淀区的家长张娜认识了很多新词汇。她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除了“鸡娃”之外,现在家长圈中还有很多“黑话”。比如“牛娃”是指某些方面特别优秀的孩子,奥数好的叫“奥牛”,英语好的叫“英牛”;“青娃”也叫普娃,指普通的孩子;“素鸡”指以素质教育技能为培养方向,如音体美等才艺;“草校”就是与名校对应的普通学校,“六小强”指位于北京海淀的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十一中、一零一中、首师大附中六所中学。
张娜说,她的孩子就是什么都不突出的“青娃”——既不是“奥牛”也不是“英牛”,更谈不上“素鸡”,目前上的是“草校”,想踏入“六小强”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从往年录取情况来看,如果孩子能够进入“六小强”,上清华北大的概率会大大提升,但入学难度也可想而知。
不过还是有很多家长正在为此努力,张娜就曾加入过一个“鸡娃”群。“奥数必须参加并且要获奖,想进实验班的话还需要考托福,此外还要看孩子各种社会竞赛的成绩,比如乐器竞赛、科技竞赛等。如果不逼着孩子去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以后想进这些学校几乎比登天还难。”张娜说。
来自北京市丰台区的家长李红也面临着同样的焦虑。她说,随着二十二中、师大二附中等陆续发布中考特长生招生简章,今年北京中考特长生的招生工作也拉开序幕,有些学校公布的招生条件比较具体,有些则比较宽泛。
张娜说,周围的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同龄人从小就被“鸡娃”。她本来也想“佛系”养孩子,但看到这一情况,果断给孩子安排了绘画、围棋、英语、网球等各项课程,只要有时间就去学。“如果孩子不学,就会被其他同龄人落下。让孩子学习那么多课程,即使今后政策或者风向改了,也总有一门可以压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父母之所以执着于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竞赛在一些中小学招生中仍能起到重要作用。“并不是说获得了哪些奖项、有哪些证书就会录取你,而是作为一种参考,在两个孩子都有意进入某所学校时,校方会借此进行取舍。”
与火热的“鸡娃”现象和校外培训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社会竞赛出现虚假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
据了解,近日有家长表示,有的机构老师声称花1.2万元至1.5万元即可保证获得北京市级比赛的一等奖,能够在小升初简历中有所帮助。该竞赛为“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由一家名为“北京圣陶文润教育文化有限公司”的企业举办。值得注意的是,该“叶圣陶杯”并非通过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以叶圣陶先生命名的权威赛事——“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竞赛成绩影响升学
培训机构借机牟利
安徽家长刘雷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我的孩子在一家校外辅导机构学习数学,每年这家机构都会举办数学竞赛。这家机构的老师告诉我,花钱就可以在这项竞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而他们和当地一家学校有合作,如果名次高,被这所学校录取的概率就会更大。”刘雷说,他这才发现,原来社会竞赛中存在操纵比赛成绩等多种黑幕。
文章来源:《中小学电教》 网址: http://www.zxxdjzz.cn/zonghexinwen/2021/0510/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