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中小学电教
曾用名:吉林电教
主办:吉林省电化教育馆
ISSN:1671-7503
CN:22-1044/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8929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将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权赋予学校,将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责任压实到学校,并明确禁止存在错误政治倾向、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等12类书籍进校园。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道德高尚的人谈话,也等于和智者对话;但如果是读一本有错误倾向的书,后果很可能是误入歧途。但现在市场上以中小学生为目标读者的书籍汗牛充栋,家长一没时间精力,二缺专业眼光,无法鉴别哪些书适合孩子阅读。结果在课外读物这个大市场上,一度出现了“价值真空”,作者、出版机构天马行空,孩子在价值观形成上无形中被带到“沟里”了。
现在教育部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推荐权、管理责任压到学校肩膀上,使学生读什么书有人担起责任,这是填补制度漏洞。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大纲要求等,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一是可以强化教学效果,二是可以给学生打上本校个性化教育的烙印。一所学校每年推荐一批优秀课外书目,可以强化这所学校教育上的个性化色彩,相信这是学校所乐见的。
市场“主攻”中小学生的图书太多,学校也只能推荐一个优秀课外读物的书目,这是现实可行而必须承担的责任。由于书籍太多,学校不可能承担广泛的审读审查责任,但是结合学校教育的需要遴选一批优秀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其实也不难。现在有些媒体都在定期推出荐书书目,作为自己的公益责任。学校推出一个推荐阅读书目,需要有一批老师投入宝贵精力,但学校坚持做这么一个“公益项目”,与其专业机构身份是再契合不过了。
根据相关管理办法所确立的价值观导向,学校可以进一步引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在今天需要个性的时代,孩子们读什么书,不能搞成“指令阅读”,造成心灵与智慧的千篇一律。学校荐书书目是一种导向,还可以搞一个“问题书目”“不必读书目”,把那些有明显导向问题或无“营养价值”的书排除在阅读范围之外。荐书书目也可以分为“必读书”与“拓展阅读书”等多个层次,以营造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与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发挥一种有限度的课外读物审查作用。市场上各种课外读物良莠不齐,一些作家、出版机构为了圈钱,利用孩子们的无知和好奇心理,故意碰触伦理的、教育规律的、价值观的底线,达到吸引阅读而作品热卖的目的。比如有些热门课外读物屡屡涉及性、谎言、自杀等话题,名为直面问题,实则制造噱头、贩卖“人血馒头”。学校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热点,方便对这些热门读物进行合规性及合宜性审查。对问题书籍,不仅要禁止在本校传播,而且要向全社会发出预警。
这道课外阅读的“防火墙”不是可有可无,随着资本把课外阅读市场视为“膏腴之地”,学校“把关”的责任越来越重。既然教育部门明确了这样一种管理责任,就应当把这项责任落到实处,使之成为社会可以倚靠的责任闭环。
【编辑:付豪】
文章来源:《中小学电教》 网址: http://www.zxxdjzz.cn/zonghexinwen/2021/0407/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