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中小学电教
曾用名:吉林电教
主办:吉林省电化教育馆
ISSN:1671-7503
CN:22-1044/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8929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9月2日全市中小学生均已返校学习,“空中课堂”秋季课程在东方有线和百视通IPTV的电视大屏端,每天仍然保持20万人左右的收视。当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空中课堂”依然独具魅力。本学期,上海将录制5500余节优质在线教育视频课,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150余万学生,内容涵盖中小学所有基础型课程,实现信息化时代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今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上海教育工作者精心打造的“空中课堂”,让“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成为现实,让150余万中小学生获益良多。无数上海教师的默默付出,为学生们“成长不延时”提供了坚强保障,用行动诠释了上海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与温度。
【勇于担当,在线课录制与时间赛跑】
疫情发生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第一时间下发通知,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上海市教委早在1月23日,就已开始筹划“空中课堂”的上海方案,有序开展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在线教育,总计约41个学科段。2月4日晚上,短短几个小时内,41个学段学科参与“空中课堂”视频课建设的“梦之队”全部集结完毕。他们主要由市、区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组成,大部分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团队成员、国家级、市级教学比赛获奖教师。
“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按照这一原则,上海市中小学生自今年3月2日起,以电视为主、网络为辅的形式,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学习。每位授课教师及其团队至少负责一个单元的教学成套资源,包括授课视频、习题作业等,涵盖上海市中小学所有课程,包括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每周380节课。制作如此大规模的视频课,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形式新、疫情严等多重考验,但面对重任,老师们迎难而上。
黄浦区教育学院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王爽英,也是市学科中心组成员之一。当时,她所在的黄浦区承担了九年级半个学期的课程拍摄任务,其中包括难度很大的九年级总复习课的录制。就在“空中课堂”开拍前不久,她不慎摔倒造成脚踝的粉碎性骨折。经历了一次大手术的她,并没有推辞。在备课、磨课、审课的过程中,王老师只能坐着,把手术后的那只脚抬起放置在凳子上,这样的姿势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脚已肿得像馒头一样。她却笑着说:“工作就是强力止痛片,一工作疼痛也感觉不到了!”
普陀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雁不仅要统筹协调各团队拍摄录制的相关事宜,还要组织普陀团队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把关教案,同时在拍摄现场全程观课、记录问题、速拿对策,每天在区教育学院与拍摄现场之间来回奔波。长宁区教育学院的区教研员刘忆婷,一方面担任集课程的设计、授课、指导、摄制保障等,一方面还要保障本区相关学科教师的居家教研等区域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每晚12点以后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继续奋战。
疫情期间,每一个平凡又不凡的老师与时间赛跑,用爱与责任铸就一节节高质量的优质视频课。不能坐公共交通,有些教研员就主动请缨自己开车跨区接送老师前去现场录课。商店不开门,老师们买不到实验材料就自己设计制作。白天去拍摄点拍课,晚上回家熬夜撰写教案、开展“云”上研讨,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已成为常态。每个人的微信、视频电话、邮箱几乎24小时不停。
【精益求精,20分钟背后的庞大支持】
“空中课堂”每堂课约20分钟,课之间休息间隔约20分钟,升旗、班会、广播体操等“一个都不能少”,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既是模拟真实的校园学习氛围,又可以推动学生居家学习时加强锻炼,保护视力,增强体质。把原来40分钟的课程变成约20分钟,知识点需要重新切割,教学流程需要重新组织,活动环节需要重新设计。
青浦区崧泽学校的李慧慧老师参加了初中语文“空中课堂”团队。她的第一份讲稿任务是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的撰写,距离初稿提交日期只有10天。从初稿的15000字,到第二稿的8000字,再到定稿的6000字,这背后不仅仅是字数的删减,更是解读文本、架构问题链、设计教学任务、打磨教案文字的一次次思考和历练。跟李慧慧一样,每名录课教师都面临诸多困难:第一次编写全市统一的教学进度、第一次设计视频课的教学结构、第一次面对镜头执教没有学生在现场互动课、第一次面对数十万双眼睛关注的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开课……
文章来源:《中小学电教》 网址: http://www.zxxdjzz.cn/zonghexinwen/2020/1005/444.html